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 > >正文

肥城市:一位残疾村医38年的坚守

来源:大众日报    时间:2023-05-22 17:36:56

“守护村民健康是我一生的责任!”肥城市安临站镇布山村村医李恒同如是说。

走进肥城市安临站镇布山村卫生室,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村医精神抖擞地穿梭于观察室、配药房之间,他就是李恒同。

提起李恒同,村里的人无不肃然起敬。1985年,李恒同成为村里的一名乡村医生。虽然身有残疾,但是38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小山村的医疗岗位上,守护着一方百姓健康。


【资料图】

天刚亮,李恒同已经背上药箱出了门,他要去村民李庆贤家,李庆贤患有小脑萎缩,行动不便需要定期进行检查。李恒同说:“像他这个情况呢比较特殊,本身就是行动不便,更应该多关注一下。”

担任村医38年来,李恒同对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尤其是像李庆贤这样的特殊群体,李恒同更是格外关注,主动为村里的居家老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上门诊疗服务,解决了他们“看病难”问题。

“虽然自己腿脚不太方便,但是只要村民用着我,我会随叫随到,一如既往的为村民服务。”安临站镇布山村卫生室医生李恒同说,“人生不管起点有多低,关键是要持续进步,对附近的村民和患者,都应该有一个博爱的心,俗话说一览众山小,不登到顶峰怎么感受那种风光,所以要不断的攀登,不管是医疗技术还是做人处事,时光荏苒,初心不变。”

或许由于自己经历的缘故,李恒同特别能够理解病人的痛苦也对病人怀有更加怜悯的心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病患减轻痛苦,他把病人当亲人凭良心行医,善待病人。

“李大夫挺坚强的,虽然身残但志坚,坚持到现在,学医以后,为布山村的父老乡亲服务,做的挺好,大伙都挺佩服他的,他是我们布山村公认的好大夫。”村民韩桂连说。

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民的空闲时间多了,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到城里打工去了,过去喧闹的村庄变得清静在家的大部分都是留守老人李恒同把关爱带到每一个“留守老人”家庭中,特别是对那些生活困难、行动不便、子女长期在外的老人。

“我们年轻人都出去务工,只有老人留守在农村。李大夫会耐心地为老人检查,把老人照顾的很好,我们在外务工才能安心工作,在一些留守老人的心中,李大夫就像他们的子女一样。”村民李园彩说。

三十八载的从医历程,工作是李恒同生活的唯一主线,在这条线上病人是他工作的全部。他每天无论是出诊、会诊,都会热心、耐心、精心、细心地围着病人转, 病人的需要就是他的第一选择、第一要务,虽然工作平凡而枯燥,但他不厌其烦,无怨无悔,为村民筑起健康防线。(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报道)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服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